一、齿轮泵的主要结构介绍
齿轮泵的基本部件是高速旋转的叶轮和固定的蜗牛形泵壳。具有若干个后弯叶片的叶轮紧固于泵轴上,并随泵轴由电机驱动作高速旋转。叶轮是直接对泵内液体做功的部件,为齿轮泵的供能装置。泵壳 的吸入口与吸入管路相连接,吸入管路的底部装有单向底阀。
1、泵壳。泵壳有轴向剖分式和径向剖分式两种。大多数单级泵的壳体都是蜗壳式的,多级泵径向剖分壳体一般为环形壳体或圆形壳体。一般蜗壳式泵壳内腔早螺旋型,用以收集从叶轮中甩出的液体,并引向扩散管至泵出口。
2、叶轮。叶轮是 的作功部件,泵通过叶轮对液体作功。叶轮型式有闭式、开式、半开式三种。闭式叶轮由叶片、前盖板、后盖板组成。半开式叶轮由叶片和后盖板组成。开式叶轮只有叶片,无前后盖板。
3、导轮。为了减少离开叶轮的液体直接进入泵壳时因为冲击而引起的能量损失,在叶轮与泵壳之间有时装置一个固定不动而带有叶片的导轮。导轮中的叶片使进入泵壳的液体逐渐转向而且流道连续扩大,使部分动能地转换为静压能。蜗牛形的泵壳、叶轮上的后弯叶片及导轮均能提高动能向静压能的转化率。
4、轴封装置。由于泵轴转动而泵壳固定不动,在轴和泵壳的接触处有 间隙。为避免泵内高压液体沿间隙漏出, 设置轴封装置。齿轮泵的轴封装置有填料函和机械密封。填料函是将泵轴穿过泵壳的环隙作成密封圈,于其中装入软填料(如浸油或涂石墨的石棉绳等)。机械密封是由一个装在转轴上的动环和另一固定在泵壳上的静环所构成。
二、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当齿轮泵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一起作高速旋转运动,迫使预先充灌在叶片间液体旋转,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自叶轮中心向外周作径向运动。液体在流经叶轮的运动过程获得了能量,静压能,流速增大。当液体离开叶轮进入泵壳后,由于壳内流道逐渐扩大而减速,部分动能转化为静压能, 后沿切向流入排出管路。当液体自叶轮中心甩向外周的同时,叶轮中心形成低压区,在贮槽液面与叶轮中心总势能差的作用下,致使液体被吸进叶轮中心。依靠叶轮的不断运转,液体便连续地被吸入和排出。
三、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
1、泵振动或有异常声响。齿轮油泵运行时存在异常振动及声音,通常是由于泵轴与电机轴对中性差、泵轴弯曲变形、泵运行发生汽蚀及转动部件产生摩擦等引起,如果以上问题都不存在,还应检查地脚、泵壳螺栓有无松动,检查泵的管道是否存在明显的应力。如果应力过大,应该在 或出口处加以支撑,以减少或应力。 时应拆卸并重新安装。
2、轴封发热。轴承过热,超过轴承正常使用温度范围。一般是由于轴承箱缺油或润滑油变质引起轴承温度异常。在确认原因后及时添加油脂, 新润滑油,以免损坏轴承。其次,引起轴承过热的原因还有:泵轴、电机轴不同心,泵轴弯曲变形等。用千分表来测量泵轴在径向的跳动量,如果是滚动轴承,跳动量通常不应超过0.05mm,如果是滑动轴承,则不应超过滑动轴承摩擦的间隙。
3、电机运行过载,电机电流过大。泵轴的弯曲变形、实际运行参数超出泵的设计参数范围、转动部件产生摩擦等都是电机过载运行的原因。检查并矫正泵轴、用阀门控制使得运行参数在泵容许的参数范围内,或拆开泵体排除摩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四、齿轮泵维修的类型
1、故障后维修。这种维修方法允许机器下作到有明显故障发生,采取的措施是将损坏的设备或零部件拆下来进行修理或 换。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费用高且浪费时间,另外维修部门 准备好各种零配件以供替换;配备 多维修工人来应付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所以,这是一种 低效率的设备维修方案,这种维修方式是 不可取的。
2、预防性维护。这种维护方法按照预定的时间到现场进行检修,在重大故障发生以前对设备进行修理或者 换。如果安排得当,这种维护方案要比故障发生后的维修节省资源。当设备不用连续工作时,让有丰富维修经验的技术人员来进行定期的预防性维修,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缺点是如果维修的时间安排不当,也会造成不 麻烦。
3、预测性维护。这种维护方法的安排是以设备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通过设备的监测结果来实施。具体视有没有异常的机械振动,轴承部位温度是否过高,润滑情况如何,以及其他异常现象等决定。如果某个选定的参量达到了预定的临界值,设备就要停机检修,从而避免 严重的事故发生。这种方案,由具有丰富经验和技术的维护人员来做这项测量预警工作时,其优点是明显的。由于这种方案维修目标明确,按需要进行维修,所以对提高生产效率是相当有益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齿轮油泵的现代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这就对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 高的要求。所以要不断加强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执行 操作规程,设备 运行。若能充分重视齿轮泵的管理和维修,则能够将齿轮泵的修理间隔时间延长,使泵的性和利用率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