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螺杆泵采油工艺简介
螺杆泵作为一种油田采油生产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采油生产,而且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地面油气集输系统。这 均取决于其对于输送介质物性有着优越的适应性,尤其是对于气液混合物的输送,能很好的解决普通容积泵所面临的气蚀、气锁、砂卡问题,达到很高的效率。
二、螺杆泵采油装置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螺杆泵采油装置是由井下螺杆泵和地面驱动装置两部分组成。二者由加强级抽油杆作为绕轴,把井口驭动装置的动力通过抽油杆的旋转运动传递到井下,从而驱动螺杆泵的转子工作。螺杆泵结构如图1所示:井下螺杆泵是由一个单头转子和一个双头定子组成,在两件之间形成一个个密闭的空腔,当转子在定子内转动时,这些空腔沿轴向由吸入端向排出端方向运动,密封腔在排出端消失,同时在吸入端形成新的密封腔。其中被吸入的液体也随着运动由吸入端被推挤到排出端。 终这些封闭腔随转子旋转,从泵入口向出口方向移动,并将液体由 端推向出口端,排入到管线,举升到地面。
三、螺杆泵性能特点
概括的说螺杆泵性能特点有:螺杆泵属于容积式泵,液体沿输液元件的轴向均匀、低速流动,是螺杆泵具有 的优点;液体的种类多,粘度范围大,可抽稠油和高含蜡原油;适应产量方面,从几立方米到高产的几百立方米均可顺利举升;携砂,衬套材料对砂粒等固体杂物有容让性,可抽含砂原油。还具备高气液比处理能力,不发生气锁;流量调节容易,改变地面驱动装置的转速就可实现;整套设备易损件少,井口驱动头1套需润滑的驱动头,井下设备也只有1个移动件,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运动部件少,没有阀件和复杂流道,油流扰动小,水力损失低,泵效达70%,系统效率达60%。
四、螺杆泵采油故障原因分析
应用螺杆泵采油下艺技术,目的是通过螺杆泵采油工艺解决稠油在油井井筒中的流动问题、地层疏松引起的出砂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值得讨论。
1、井口回压高、负荷重造成烧皮带频拼、电机烧毁原因
(1)因为混合物流体的枯度过高,原油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较高。原油在井下泵的强烈搅拌作用下,原油和水形成乳化程度很高的油包水型乳状液,乳状液的粘度随着乳化程度的升高而大幅度提高,远远超出了高粘度泵负荷能力。(2)因为原油在举升过程粘度会升高,所以一些螺杆泵井一旦回压过高则 洗井才能恢复生产,同时地面输油管线需要扫线。因为乳状液的粘度对于温度的敏感性低,加温对于降粘效果不明显,通常将转子提出泵筒后采用反洗井。(3)驱动装置故障引起机械负荷增大,主要有中间滚轴轴承磨损造成受力不均引起负荷增大,上下两端的定位扶正滚珠轴承磨损、输入轴齿面和主锥体齿面啮合间隙过大造成受力不均引起负荷增大。
2、抽油杆、转子及油管脱扣原因
(1)由于螺杆泵井采用φ25mm抽油杆和φ36mm空心抽油杆,由于扭矩大,很容易造成杆断和防脱器碎裂和过载停机,断脱位置在上、中、下均有。主要是停机时因为扭力卸载,抽油杆高速反转,其反转速度远远高于正常开抽时的正转速度,此时抽油杆非常容易脱扣,甚至造成油管脱扣。(2)目前使用的油管锚为机械式座封,在座封时主要靠给油管加压使其坐封。加压使油管在井内严重弯曲,抽油杆在油管内工况恶化,坐封力不好控制,故易导致油管脱扣。
3、驱动装置的密封性差
现有地面驭动装置密封有两处:一是减速器油封密封。二是井口盘根盒密封。尤其井口盘根密封漏油严重,因为现在采用的盘根为“O”型聚乙烯四氟,对光杆磨损较大,造成光杆外径变细,新加盘根后,光杆与盘根之间密封由于盘根的可塑性差造成间隙过大,导致从盘根处漏油。
4、井下工况判断不
目前尚无的螺杆泵工况监测手段,对螺杆泵井的泵况诊断2种方法。一是观察运行电流,看电流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二是井口憋压测试压降,通过观察油、套压的变化,绘制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对出现的复杂情况难以准确诊断。
五、对策
(1)对反向乳化严重的油井,采用环空加破乳剂的方式生产,降低产出液粘度,并可提高螺杆泵的吸入能力。(2)采用电动潜油螺杆泵,减少由于抽油杆搅动引起的粘度增加,并可提高油井的流通面积,井下机组运转产生的热量还可加热原油降低井简流体的入泵粘度。(3)采用传递高扭矩的抽油杆,解决抽油杆本体、连接丝扣的抗扭问题,防止抽油杆断脱。(4)用旋转式油管锚替代在用的油管锚,减小因为管、杆弯曲造成的管、杆脱扣。(5)对盘根密封的泄漏一是采用高塑性盘根,二是使用带锥度的盘根盒。
油井产层供液能力好坏、高低,决定了螺杆泵的使用效率。因此建议在今后油井原油举升方式上应、合理考虑其工艺设计条件。测量光杆扭矩、转速、轴向力及电力参数进行泵况诊断,使油井、驱动设备、油管、抽油杆及相关参数合理匹配,并随着地层压力、产能、产液物性等的改变进行设备和参数的调整, 终达到供抽协调。采油工艺的选择至原油提升设备的选型, 依据油井油藏供液能力方面的客观现实,依托油藏工程方面的研究、预测、分析,“因井制宜”才能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